主講人員:世新大學 社會發展研究所 蔡培慧助理教授
講演日期:103/03/03


演講大綱
農業作為一種最接近於土地的生產模式,長久以來都是支持人類溫飽與發展的根本。借助於科技不斷革新與貿易市場的全球化,糧食的產量不但攀上歷史新高,隨之而來的還有糧食高度的商品化。然而,即使糧食的產量大增,世界上卻仍有超過8億人口處於飢餓狀態。這個現象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技術雖有卓越的進步,利益分配卻從未平等過。糧食分配不正義的現象必須歸因於農地、糧食、機械、技術以及作物種源的私有化。國際企業與跨國土地掮客搜刮了大量農村土地、農業生產的主導權、以及糧食作物的利潤。反觀農民,卻逐漸失去對生產過程的掌控能力,在全球下浪潮的席捲下,更失去作物的議價能力,只能任由浮動的市場價格機制宰割。立足於對農村、農地與農民的關懷,本次演講將帶大家思考幾項議題,首先:農產品的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究竟對地方農地與農村帶來什麼好處與壞處?其次,小農交換、合作社與公平貿易對於緩解農民困境有多大的效益?最後,反全球化與力爭農業自主運動及糧食主權是否才能真正協助全球化下的農村、農地與農民擺脫被剝削的命運呢?

講員簡介
蔡培慧教授,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是台灣當代的社會學與農村研究學者,現為世新大學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蔡教授長年深耕於農民研究、台灣農業政策、農業合作化與社區發展研究。除了學術工作以外,蔡教授亦親自投身於台灣的農業社會運動,現為台灣農村陣線的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