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NEWS最新消息

2019/05/28 和傑森‧W‧摩爾教授的談話 | 許菀婷

作者:IPCS學程學生會 會長 碩一  許菀婷 (原文連結)
 

我沒有使用較精確的社會學和地理語言描述。如果有在定義或用語上不精確、出錯的。歡迎回應交流、給予建議。

2019年5月24日周五這天,是全球學生的氣候罷課行動日,而這天,傑森・W・摩爾教授 (Prof. Jason W. Moore)也到了台灣大學分享他對於氣候變遷與資本主義的觀點。我們IPCS的幾位同學,又在會後和摩爾教授有更多的互動交流,聊了資本世界、學術研究、生態和能源、對NGO的反省、熱情、職涯和創意等等天南地北的話題。

※IPCS: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碩士/博士學位學程
International Master/Doctoral Program in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9年5月24日傑森・W・摩爾教授 (Prof. Jason W. Moore) 在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演講。


人類不是問題,問題在「資本主義」

摩爾教授這次來台演講的主題是 《人類世或資本世?氣候、權力、資本造成的地球危機》。近代開始有些地質學家認為,我們所存在的地球環境已經從全新世 ( Holocene) 來到人類世 (Anthropocene)。這個轉變的原因是,在進入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技術發展與政治社會體制,對於整個地球產生了全面性的影響和改變。而摩爾教授則分享,將人類對立於自然,這樣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把「人類」的存在定義為問題的根本,會使得我們的思考受限。

摩爾教授認為,比起「人類世」,「資本世」( Capitalocene) 這個名稱更清楚地定義出問題所在,讓我們在理解氣候變遷這項難題時,不會讓人類與自然成為理所當然的兩個極端對立,而是去反省社會政治體制,去從中尋找解答。

演講結束後我們邀請教授和現場老師們一起響應學生們發起的活動,拍了合照。

這是由政大同學和松山大學同學共同發起的全台校園響應 #Fridays for Future
 

同學們帶著你樸實的熱情,鼓起勇氣和教授聊天吧

會後我和玉蓮熱烈地談論延伸話題,然後決定寄出信,邀請摩爾教授在離開台灣之前,與IPCS的同學們一起吃飯,很幸運地得到了他的同意,促成了一場非常有意思的飯局。太感謝玉蓮寄出了這封信!

剛開始我們邀請同學一起來加入這場小聚會時,有許多同學覺得不好意思,「我還沒讀過書,怕沒辦法好好跟教授聊天」,認為自己不適合出席。我想可能是因為大家容易把「與教授對話」想像成需要很正式、很學識淵博,才能去做的事情。但這件事可以不需要那麼嚴肅,也沒關係的。(其實我自己也是還沒開始讀教授的書,就跑去與教授聊天!)

IPCS學程的周素卿老師和摩爾教授,都分別在閒暇聊天時跟我們提到,學者們雖然讀過豐富的學術理論和書籍,但與學者不同的是,學生是還未定型的、充滿探索熱情與直覺的。與學生對話,對於教授們來說,寶貴的地方不在於多深厚的學術理論基礎,而是同學對於探索這個世界的好奇和創意,常常能刺激他們產生很多新的思考。

我感到很開心是,我們的同學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參與了這次的小聚會,才能讓聊天的內容更加豐富精彩。

IPCS同學們飯後與摩爾教授的合照
 

用更寬廣的創意想像,展開新的對話

我們談到大家習以為常的用語,如何阻礙我們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救救地球」或「救救北極熊」這種說法背後隱含的邏輯是:這個地球被破壞是我害的,我就是問題。但摩爾教授認為,「我」不是問題,以「資本主義」為核心運轉的世界,才是問題。而雖然「我」對地球有責任,但最大的責任不是在我身上,而是那些掌握資源的、富有的資本家。重新定義問題的根本所在,能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與找尋解決方法。「很多時候,比起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如何定義出一個好問題,才是更重要的事情。」這是玉蓮讀了研究所之後的感想。

摩爾教授認為作為學者,不只是探索學術理論很重要,能夠找到更精確的語言,透過好好地說故事地過程、與社會大眾溝通,也是學者的重要任務。做為一個參與社會運動的人,我總是從行動的角度思考:所以我們該如何找到更精確的語言,能與社會大眾溝通,來讓大家重新理解問題的緣由在哪呢?我舉了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的《尋找露西亞》劇場為例,在劇場裡面,我們的目的是讓觀眾意識到,移工面臨的人權問題,與每一位觀眾切身相關,但它最根本的問題是跨國的仲介集團所形成的不平等仲介制度。該如何在劇中讓觀眾能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感,同時不把所有過錯推給雇主或是基層仲介人員,是一大挑戰。

面對世界上多重的困難,我們需要更多具有創意的解決方法。摩爾教授在美國也與許多藝術工作者合作。我想,或許所謂的「更精確的語言」,不是文字或演講,而是跳舞、或戲劇、或繪畫。有沒有可能我們也應該多鼓勵學者們研究之餘,也嘗試去做藝術創作、打開身體與想像力,或許對學術研究和社會溝通也會更有幫助呢?摩爾教授也喜歡這個想法。

跟隨熱情,探索職涯

即使我們是研究生,也並不是每一位同學都想成為學者。對於職涯的想像,在這個時期的我們,總是有許多徬徨。「乖乖地、務實地照著社會期待的路線走,是對的嗎?」有一位同學這樣問了摩爾教授。「恩 ... … 如果你沒有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這麼做也不錯阿」,摩爾教授說。職涯的路徑並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並不是跟著大多數的人走向同一條路,就是從眾或沒意義的行為。但是摩爾教授鼓勵我們,如果有機會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就不要害怕嘗試往你喜歡的職涯方向前進。去冒一點險,去嘗試看看,才會知道你喜不喜歡。他也跟我們分享,會成為一個地理學者、歷史學者,這條路,完全是熱情帶著他來到了這裡。

這次的與會同學中,有人希望繼續往藝術的方向前進、有人希望成為學者探討更多的社會現在與解決方法,有人還在思考方向,而我則是一直在尋找自己成為協作者∕溝通引導者的可能性。

「我覺得你應該已經很清楚你想做什麼了,你看起來很有熱情」,摩爾教授對我這麼說。暨Valerie Holton教授之後,這是第二位老師如此與我分享,我覺得很驚訝,問摩爾教授他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老師說這是他與學生長久相處下來的直覺。

玉蓮自彈自唱鄭宜農的《光》給我們和摩爾教授聽


相信我吧,雖然我跟你一樣害怕

這個小標題的來源是鄭宜農的《光》,也是我們這次小聚的結尾。這首歌,我第一次聽到,是在今年4月6日的總統府音樂會,宜農的歌聲充滿力量,而總統府打出了彩虹光芒,呼應了近年台灣熱烈討論的同志平權運動。

玉蓮的聲音加上烏克麗麗,在飯店大廳裡,很沉靜、很清澈、很溫柔。玉蓮快畢業了,即將結束研究生生活,對於未來總有憧憬與徬徨。而我自己也常常對自己很沒有自信。除此之外,身為台灣人,我自己對大環境有很多的很多的害怕。這個世界面臨氣候變遷的挑戰、面臨民主機制的挑戰。「相信我吧,雖然我跟你一樣害怕」,這句歌詞,總是能讓我感受到陪伴與力量。

我,想成為一個有能力建立社會信任與溝通的人。但近來,我看到台灣面臨種種挑戰,世界面臨種種挑戰。我看到有一些中國的青年,想說話卻不知道該如何說話。我看到一個政府、一個社會,利用舉報機制,和資訊戰在全面性地摧毀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基礎,只為了鞏固他的政權。

身為一個幸運地可以讀研究所的人。我有時責備自己、有時充滿徬徨、有時感到無力,有時感到熱情,這首歌提醒了我也溫暖了我。

謝謝玉蓮跟摩爾教授分享這首歌,而我也在最後向教授解釋了這首歌的歌詞,讓我們這次的小聚劃下了溫暖的逗點。是逗點,因為我們在未來,將在世界不同角落、以不同的職業,為自己小小的人生、或大大的理想,繼續一同前進。

演唱:鄭宜農
作詞:鄭宜農
作曲:鄭宜農
編曲:李欣芸

我們的雙手緊握
在黑暗中 我不會把你放開
小心翼翼的走著
再過不久 一定就能看見光

你相信我吧 雖然我跟你一樣害怕
但我們可以一起尋找答案
你相信我吧 就像我相信你一樣
相信我們 能一起迎接天藍

你相信我吧 雖然我跟你一樣害怕
但我們可以一起尋找答案
你相信我吧 就像我相信你一樣
相信我們 能一起迎接天藍

我們的雙手緊握
在黑暗中 我不會把你放開
小心翼翼的走著
再過不久 一定就能看見光